班门弄斧 |
拼音: |
bān mén nòng fǔ |
简拼: |
bmnf |
近义词: |
布鼓雷门、贻笑大方 |
反义词: |
虚怀若谷、自知之明、知人之明 |
用法: |
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、宾语;含贬义,表示能力不如人 |
解释: |
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。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,不自量力。 |
出处: |
宋·欧阳修《与梅圣俞书》:“昨在真定,有诗七八首,今录去,班门弄斧,可笑可笑。” |
例子: |
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,妹子何敢~,同他乱谈。(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五十二回) |
歇后语: |
|
谜语: |
木匠修教室;老师傅面前显本领 |
成语故事: |
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。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,人们叫他“巧人”,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。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,也就是说,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,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,就叫做“鲁班门前弄大斧”,简称“班门弄斧”。这和俗语所说的“关公面前耍大刀”的意思差不多。
其实,“班门弄斧”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。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:“操斧于班郢之门,斯颜耳!”意思是说,在鲁班和郢人(也是一个操斧能手)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,脸皮也太厚了。
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,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