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康熙字典解字:
原文:【正字通】俗氊字。詳氊字註。 (氈)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諸延切,音旃。【說文】撚毛也。或曰撚,執也,蹂也。蹂毛成片,故謂之氈。【釋名】氈,旃也。毛相著旃旃然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掌皮】秋斂皮,冬斂革,共其毳毛爲氈。又【掌次】王大旅上帝,則張氈案。【疏】案謂牀也。牀上著氈,卽謂之氈案。【齊民要術】作氈法,春毛秋毛中半和用。秋毛緊强,春毛軟弱,獨用太偏,是以須雜。三月桃花水氈第一。凡作氈,不須厚大。唯緊薄均調乃佳耳。 通作旃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荷旃被毳。【王吉傳】細旃之上。【蘇武傳】齧雪與旃毛。皆與旃同。 又叶之人切,音眞。【楊方·合歡詩】寒坐肩氈。上叶身,下叶塵。 (氈)考證:〔【周禮·天官·掌皮】共其毳皮爲氈。〕 謹照原文毳皮改毳毛。
分类:【辰集下】【毛字部】
基本解释:
详细解释
毡(氊)zhān ◎ 用兽毛或化学纤维制成的片状物,可做防寒用品和工业上的垫衬材料: 毡子。 毡帽。 毡靴。 毡包(a. 毡制的圆顶篷帐;b. 毡制的包儿)。 毡裘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