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新华字典

  按部首检索  按拼音检索
汉字形体演变、部首、用字现象

一、汉字的形体演变 

1.甲骨文——→金文——→大篆、六国古文→小篆——→隶书—→楷、草、行书 

(殷、商) (西周、春秋)   (战国)   (秦朝)  (汉朝) 

2.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,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,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,此前的甲骨文、金文、大篆、小篆叫古文字,字形具有象形性,此后的隶书、楷书、行书叫今文字,字形具有象征性。 

二、利用楷书形旁推求字的本义范畴 

1.部首 

(1)把有相同意符的字放在一起,成为一部,其共有的偏旁排在该部之首,叫部首。如:札、李、椅、核、树等,其部首是“木”。 

(2)以义定部与以形定部 

①《说文解字》等工具书以义类来确定部首,叫以义定部。如,甥、舅均为“男”部,施、旗“※”部。 

②《辞海》、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等工具书为方便检字,不再考虑字的意义,纯粹从字形出发确定部首,叫以形定部。如,施、旗均为方部;到(从至,刀声)刀部。 

2.分析古字形,探求字的本义 

(1)根据字形与词义之间的关系的不同,可以把字(词)义分为本义、引申义、假借义。字形与词义之间有直接联系的是本义,由本义引申出的意义叫引申义,字形与词义之间没有联系的叫假借义。 

如:戎:本义指兵器,引申为士兵、军队、战争、征伐,假借义指你(们)。 

(2)造字法四书在探求字的本义中的地位和作用 

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字的表意性由强到弱递减。象形字、指事字直接表意,会意字间接表意,形声字要把意符、声符、口语读音联系起来才表意。 

3.掌握以下意符所表示的义类: 

亻儿:人 冫(仌):冰、寒冷 刂(刀):刀、切割 

力:力量、用力   匚:盛物的器皿   口:嘴、口 

囗:围墙、包围   土:土、土地      女:妇女 

子:子女      宀:宫室、房屋   山:山岳 

巾:布帛 广(yǎn):宫室      弓:弓箭 

彡:修饰      彳:行走 忄(心):心情、心理活动 

扌(手):手、手的动作 斤:斧子   日:太阳、季节、时辰 

月:月亮      木:树木、木材   欠:张口、出气 

殳:打击      毛:毛发 氵(水):水 

灬(火):火 牛:牛、牲畜 犭(犬):狗、野兽 

王(玉):玉石      瓦:陶器      田:田地 

疒:疾病      皿:盆类器皿      目:眼睛、看 

石:石头 礻(示):鬼神祭祀      禾:禾类植物 

穴:洞穴      立:战立 ⺮(竹):竹子 

糹(糸):丝麻绳索     缶:陶器   罒(网):罗网 

羽:羽毛、翅膀   耂:老人      耒:农事、农具 

耳:耳朵、听      月(肉);肉、肉体     舟:舟船 

艹(艸):植物、草木     虫:蛇      行:道路 

衣:衣服      见:看      角:兽角 

讠(言):言语      豕:猪      贝:钱财 

走:行走、奔跑   足:脚、行走      车:车辆 

辶(辵):行走      阝 右 (邑):城邑     酉:酒、酒坛 

门:门户 阝 左 (阜):山陵、台阶     隹:鸟类 

雨:雨类      革:皮革 页(xié):人头 

飠饣(食):食物   马:马      骨:骨骼 

髟:毛发      鬲:釜锅      鬼:鬼魂 

鱼:鱼类      鸟:鸟类   

4.注意以下问题 

(1)古文字隶变楷化后,原来的象形字不象形了。如: 

题:从页,是声。本意指人头。 

杂:雜,从衣,集声。五彩相会也。 

(2)现代字典辞书上的所谓部首,指的是检字法部首,要仔细分辨才能确定其形旁及本义。 

三、 汉字用字现象 

古今字:同一个词,先后所用的不同的字,时代在先的叫古字,时代在后的叫今字。古字一字多义,今字表其中某义。 

异体字:意义、读音相同,完全可通用。音、义完全同,形不同 

繁简字:繁体字与简全字合称。多数繁简字属于异体字,只是其中一体较为简化。 

假借字:借用一音同或音近的字表示某一意义不同的词。本无其字           本义消失,形义间无联系 

通假字:本有其字。仅音相同,假借字有另义。 

合音字:两个字合为一个音节。如:狮、飙、虎 

一字字音析为两个音节:例:狻猊、扶摇、於菟 

避讳字:因避君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。

(一)古今字 

1.从词的角度看,同一个词,先后用不同的字表示,这两个字之间是古今字的关系。先有的叫古字,后造的叫今字,也叫后起字、区别字。 

从字的角度看,一个字形原来表示多个义项,为了避免产生歧义,就另造一字分担这个字的某一义项,这两个字在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关系。 

2.古今字不是异体字。因为今字只是表示古字的某一个义项,不能完全替代所有义项。如,“说”——“悦”,“悦”不能表示“说话”的义项,仅表示“说”所表示的“高兴、喜悦”之意。 

3.一般说来,今字出现后,古字仍然存在,只是表示的义项减少了。 

4.今字产生的方式 

 (1)以古字作声符,另增形符。如:文——纹;  景——影 

 (2)改换古字形符:如:赴——讣;  没——殁 

 (3)完全改换,形体上看不出联系。如:身——娠;  亦——腋 

5.古字的多个义项可以通过另造新字的方法来分工,也可以通过改变字音来分工,于是就有了多音字。如: 

衣:名词,衣服,读 yī ;动词,穿,读yì. 

食:名词,食物,读shí;动词,吃,读sì。 

词由单音节逐步向多音节过渡,也是出于区别其意义的需要。如:危,有“高、危、难“几个义项,后来,后面两个引申义分别演变成了危险、危难,(均是同义连文),使其意义更加明确。 

(二)异体字 

1.为何有异体字 

文字不是一人在一时、一地造出来的。由于造字的人不同,造字的方法、造字的材料、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,就有了异体字。 

(1)造字法不同造成的异体字,如: 

淚(形声)—泪(会意) 

岳(会意)—嶽(形声) 

考(形声)—老(会意) 

(2)造字材料的不同,选用了不同的声符、意符。如: 

輝—暉—煇   暖—煖   雞—鷄 

歌—謌    裤—绔—絝 

(3)构字部件的相对位置不同,如: 

峰—峯      略—畧      案—桉       鞍—鞌 

所谓异体,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有一定时间性的。如:喻、谕,都是让人知晓、懂得的意思,从字形上看,它们原来应该是异体字。但后来“谕”专指上对下的诏谕,“喻”专指譬喻,就不再是异体字了。 

考、老,原来均指老年人,是一对异体字。后来,“考”指考试、考察,“老”指年纪大,就不再是异体字了。 

(三)繁简字 

1.有的词有笔画繁简不一的两个字形,这两个字就是繁简字。繁简字从字形不同的角度看,也可以说是一对异体字。 

2.繁简字现象历来就有,正是繁简的矛盾促进了字形的演变。 

3.简化字的来源 

(1)历代的简体字或俗字:如“乱、体、对” 

(2)新造的简化字:如“鸡、队、邓、进” 

(3)用笔画较少的同音字。如: 

云(说),雲(云彩)——云 

后(君主、皇后),後(前后、后代)——后 

谷(山谷),穀(五谷)——谷 

(4)利用草书楷化的办法:如“书、为、伟、乐” 

4.注意繁简字之间的对应关系 

(1)绝大多数繁简字是一对一的关系 

遷—迁     處—处     體—体    舉—举 

(2)一对多的 

里(长度单位、乡里),裏(里外)——里 

余(我),餘(剩余)——余 

複(夹衣、繁杂),復(往而复来))——复 

發(出发),髪(头发)——发 

干(干戈),幹(才干),榦(树干),乾(干湿)——干 

升(容量单位,量器),昇(升起),陞(提升)——升 

遇到一对多的情况,要认真辨析在具体语境中的词义,从而确定其原字。 

(四)假借字 

1.借用已有的文字来表示语言中音同或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,所使用的字叫假借字。 

(1)本无其字的假借 

有些词,本来就没有给它造字,一开始就是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,叫本无其字的假借。现代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这种情况。其字形与基本义之间无联系,书上一般也不指明,但容易识别。 

一般地,表意比较抽象的方位名词、代词、形容词、助词、连词都是假借而来的。如: 

舊:本义指一种鸟,借表新旧之旧。 

之:本义是动词,往,借表第三人称代词。 

汝:本义是河名,借表第二人称代词。 

(2)本有其字的假借 

写作时,本来该用某字,却用了另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,叫本有其字的假借,这是用字的假借,一般也叫通假。这种假借中本该用的字叫本字,被借用的字叫通假字。读的时候,读本字的音。 

这类假借类似于今天的写别字,但性质上又完全不同。别字是不被认可的误用字,属于个人行为。而通假字得到了人们的认可,有一定的社会性,在一定的时期大家都可以这样用。 

2.所谓音同、音近是从古音的角度讲的,不能以现代读音为标准。判断是否是通假现象,应当有文献资料作证明,不能凭主观臆断。 

3.通假字与古今字的关系 

古今字是历时关系,即是先后出现的一组字。通假字是共时关系,即是同时存在的一组字。今字产生后,与古字共时存在,此时,如果二字仍混用不分工,就是通假字的关系了。 

(五)合音字 

两字字音合为一个音节或一字析为两个音节,叫合音字。反映在用字上,就是一个字可以析为两个字,两个字也可以合为一个字。 

1.两字合为一字的 

(1)投诸(之于)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(《愚公移山》) 

(2)子疾病,子路请祷。子曰:“有诸(之乎)?”(《论语•述而》) 

(3)大耳儿(刘备)最叵(不可)信。(《后汉书•吕布传》) 

(4)初,虞叔有玉,虞公求旃(zhān之焉)。(《左传》) 

(5)牛则有皮,犀兕尚多,弃甲则那(nuó奈何)。(《左传》)) 

2.一字析为两字 

(1)狻猊(suān ní 狮),日走五百里。(《穆天子传》) 

(2)抟扶摇(飙biāo)而上者九万里。(《逍遥游》) 

(3)寄入视穴,得九女髑髅(dù lóu头)。(《搜神记•李寄斩蛇》) 

(4)又安能以皓皓之白,而蒙世之温蠖(wēn huò污)乎?《史记•屈原列传》 

(5)君看兴风狂啸者,回眸时看小於菟(wū tú虎) 

(六)避讳字 

1.因避君王、尊长之讳而改易的字叫避讳字。 

2.避讳的主要方式是(1)口头上说的时候要改变字音;(2)书写的时候要改变字形。 

3.书写时避讳改字的方式有: 

(1)换用近义字:如: 

正月——端月(《史记•秦楚之际月表》)避秦始皇嬴政之讳,口语中“正月”也读为zhēnɡ yuè。 

邦——国“万国为治。”(《史记•夏本纪》)避刘邦之讳。 

民——人“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。”(柳宗元《捕蛇者说》)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。 

治——理 “理乱不知,黜陟不闻。”(韩愈《送李愿归盘谷序》)避高宗李治之讳。 

(2)避名称字 

《史记•高祖本纪》:“高祖,沛丰邑中阳里人,姓刘氏,字季,父曰太公。”对刘邦及其父亲都没有称名。 

(3)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 

虎——武,唐高祖李渊祖父李虎,唐代苏州“虎丘”改称“武丘”。 

(4)书写时有意缺笔:将实在无法替换的字少写一笔,表示避讳。


相关资料

  100个姓氏的100个专属诗句
  繁体字大全对照表
  谐音梗大全
  常见入声字表
  中国历代度制演变测算简表
  生活雅语大全
  汉字顺口溜大全集
 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二(1000字)
 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(2500字)
  加一笔变新字大全
  健康饮食的顺口溜
  中国十大名花
  历代汉字间架结构
  《方言调查字表》难识字汇总检释
  中国古语大全
  《饮食三十二反歌》全文阅读
  平水韵表(完整版)
  《教儿经》全文阅读
  中华礼仪用语大全
  《医学三字经》全文阅读
  《佛教三字经》全文阅读
  《道教三字经》全文阅读
  常用中药药性歌诀
  民间通用祭文大全
  结婚年限的称呼
  各国币种符号大全
  中国别称大全
  中国古代识人术




工具导航: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文言文翻译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万年历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火星文 区位码 语文网

版权所有 在线汉语字典 新华字典词典   浙ICP备05019169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