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古人对蝙蝠的别称 |
蝙蝠别称飞鼠、天鼠、挂鼠、老鼠皮翼、盐老鼠、伏翼、仙鼠、夜燕、天蝠、燕别故、蜜符。中华传统文化中,蝙蝠还象征着“福”到了,因为蝙蝠总是倒挂着。在古代民间文化中,就有一黑一白两蝙蝠,白的是八仙之一张果老,黑的是鬼王钟馗。 中国古代又称之为“仙鼠”,各地的方言对蝙蝠也有不同称呼,北方某些地区(河北)称之为“圆屁虎”,南方一些地区(江西)“盐(燕)老鼠”。 蝙蝠居住在各类大、小山洞,古老建筑物的缝隙、天花板、隔墙以及树洞、山上岩石缝中,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还隐藏在棕榈、芭蕉树的树叶后面。 在清朝人的眼中,由于蝙蝠的“蝠”字与“福”字是同音的,而且蝙蝠还会天空飞翔,所以就有着“福从天降”的寓意。所以在我国清朝人的眼中,蝙蝠是有着“遍福”的含义的。 在古代崇拜蝙蝠的文化当中,甚至在穿着的服饰或是建筑上、金银器的雕刻或是纹花上都会刻有蝙蝠的图腾或是纹路,认为这样就可以向上天祈福,可以给自己以及家人带来好的福气。
|
相关资料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