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窗这个称呼来源于旧式私塾的艰苦条件。由于私塾的条件差,房中仅有一扇窗户,光线不好,于是学生们都会一起凑在窗前借取光明学习,于是久而久之同窗好友因此得名。
“同窗”是个传统词语,据文献,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,最初用作动词,指在一起读书。如宋吕祖谦《与朱侍讲书》:“同窗者,乃叔度之弟景愈。”后来也指在一起读书的人,即同学。
“同窗”一词在宋代出现,应该和书院的兴起有关。书院始于唐,兴于宋,指私人或官府设立的供人读书、讲学、藏书的处所。宋代书院以讲论经籍为主,其中最有名的有白鹿、石鼓(一说为嵩阳)、应天、岳麓四大书院。元代时,各路、州、府基本上都设有书院。明清时,书院更是遍地开花,但多为士子应付科举考试的读书场所,其“讲学”功能基本消失。清代光绪二十七年(1901)后,书院改为学堂,其名遂废。
古代以油灯、蜡烛等照明,室内光线很暗淡。另外古代建筑楼层低,采光条件也不理想。学子在书院学习,为了“借光”,多靠窗而坐。明乎此,“同窗”为何指同学,就不难理解了。
|